第697章 舆论之战-《大清弊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保泰、穆布巴两人听的都是一呆,贞武如果是这个想法?那岂不是意味着,解除对驻防八旗的束缚是势在必行,各地的满城都将拆除发卖?

    “真要如此,那八旗岂非是不复存在?那还是咱大清吗?”保塘吟着道。

    胤秚微微一笑,道:“这是我胡乱猜测的,西北大战在即,西安极可能只是特例,皇上亦可能只对边疆重镇如此,如今皇上没有谕旨,咱们也无须杞人忧天,胡思乱想,总之,京师与西安不一样,京师的旗产不能卖,一切等皇上回来再行定夺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可是已经回京了?”保泰连忙追问道。

    “皇上短期内可能不会回京。”胤秚毫不掩饰的说道:“我倒是觉得,各旗可以上折子将旗内的情况如实的反映一下,你们的担忧亦可如实的说一说,皇上还是从谏如流的。”

    从谏如流?贞武也算的上是从谏如流?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,见识过贞武厉害的穆布巴心里不由暗自腹诽。

    贞武御驾却是出乎众人预料,并未南下江宁,而是从开封径直返回京师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江宁的‘宁报’登出了一篇‘前明之亡,亡于流民。’的文章。文中详尽论述了自正德以后,由于土地高度集中,大地主隐匿赋税,明朝廷赋税收入逐渐减少,大批失土地的农民,为了躲避赋税、徭役、地租的追呼敲扑,不得已离乡背井,成为流民。

    明万历以后,流民几乎遍布全国,其中山西、河北、山东、陕西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福建等地最为严重,估计,当时全国流民,总数大约有八百万人,占在籍人口一成以上,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,一旦遭遇天灾,流民暴动便席卷全国,最终葬送了大明。

    紧随着这篇文章之后,宁报也刊载了一篇‘前明之亡,实亡于党争。’该文详细罗列了明神宗万历中期东林党与齐、楚、浙等党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挺击、红丸、移宫三大案,以及熹宗天启中后期、明崇祯时期东林党与阉党之争。

    就在众人皆以为这是贞武授意‘宁报’为在江南推行‘摊丁入亩’刻意进行的舆论引导,而反响较为冷淡之时,宁报却一发不可收拾,接连刊载了几篇探索明朝灭亡原因的文章,而且风格各异,文风亦截然不同,有说明亡于万历三大征的,也有说明亡于天灾的,明亡于宦官专权,亡于厂卫的,更有一篇大胆的指出,明亡于外族入侵,矛头直指满州女真。

    这篇文章一出,整个江宁登时失声,所有的官绅士民商皆是静静的观察着朝廷的反应,虽然早在《南山集》案之后,朝廷就表态,大清《南山集》之后再无文字狱,但如此大胆公开抨击满州,而且是在‘宁报’上撰文,这还是首次,所有人自然都是格外关注。

    等了几日,江宁没有动静,京师也没有动静,倒是京报此时有了动静,刊文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反驳,从明朝对外政策的失误、上层内斗、流民、朋党、朝廷赋税、官员贪腐等方面进行大力反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