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2章 收兵权-《大清弊主》
第(2/3)页
稍稍顿了一下,张鹏嗣又对嵩祝说道:“我琢磨着,皇上既然下旨清查水次七仓,接下来很可能会对各省、府、州、县的常平仓、社仓、义仓进行大规模的彻查,这些年粮仓建了不少,对仓储的管理却是有所疏忽,确实该彻底清理整顿一番,否则遇上大灾或是战事,非的误大事不可。
皇上久在江南,洞悉地方弊端,此举可谓圣虑深远,以皇上一惯的风格,经过此番彻底清理整顿之后,亦可能对粮仓的管理制度有所革新,所以水次七仓必须跟京、通仓场一样,彻底清查,不能留下后患。
水次仓乃运河沿岸的转运仓库,储粮数额并不大,但粮食进出频繁,营私舞弊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,嵩大人最好再带些帐房先生前往。”
富新仓、旧太仓、通州西仓清理结果的泄漏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,士绅百姓们对官员贪污早已见怪不怪,这一大案浮出水面,对他们而言,不过是给他们茶余饭后添了个话题,只要五城米局仍在【展翅更新组】源源不断的平价卖粮,他们根本就不着急,一众小米铺更不敢在这风口上提价,宁愿少赚几个、,也不冒这个风险。
京城的大小官员们对这个结果则早在预料之中,仓场已经好些年没整顿了,如此彻查,陈年的老底子都被翻了出来,数额不大,倒才叫奇怪。最为愤然不平的,则是翰林官和国子监的一众监生,京官俸禄微bo,他们在京城的日子堪称是清苦,对此自然是分外仇视。
但一众在仓场粮仓捞过好处的王公勋贵和官吏则是惶惶不安,亏空数目如此巨大,贞武不可能雷声大雨点小,况且这又是他登基以来亲自主抓的第一起大案,就是用脚指头想也知道,接下来必然是一番狂风暴雨,削爵、革职、抄家、流放的只怕会有一大批,一个个岂有不惶恐之理?
次日早朝,有资格上朝的朝臣基本是一个不拉的赶来参加,无事一身轻的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,如此一桩大案,贞武不可能没有反应,能看到一众平日趾高气扬的王公勋贵吃憋,亦是一大快事,心中有鬼的则是想来探探风头,此案牵连官员众多,旗人尤其多,不知贞武会如何处理?是抓大放小,还是大小通吃?是快审快结,还是细审慢查?
乾清宫正殿,贞武端坐在龙椅上神情肃然的听着各部院主官的汇报,京报刊载了贞武躅免北方遭灾各省一年的正赋钱粮,又倡议输捐赈灾,开建以工代赈工程,随着京报的送达,各省、府、州、县的主官哪里还敢观望,纷纷谴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上报各地灾情,各部随之也忙碌起来,事务繁多杂乱,足足一个多时辰,例行听政才算完结。
贞武在龙椅上微微挪动了一下,才沉声吩咐道:“叫一众王公勋贵、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都进来。”
听的太监宣众人进殿,早就等的不烦闷的一众王公大臣皆是精神一振,立刻自动按官阶排好队依次而入,进殿行礼叩拜毕,贞武才干巴巴的道:“诸臣工平身。”
俟众人起身,他扫了阶下一众王公勋贵、文武大员一眼,微微沉吟了下,正待开口,镶红旗蒙古都统,一等公阿尔西已是咬牙站了出来,径直跪下叩首道:“启奏皇上,富新仓监督马富贵乃是奴才门下,其入仕亦是奴才举荐,富新仓出现巨额亏空,奴才难辞其咎,奴才驻下不严,举荐有误,有失察及连带罪责,无颜再位列朝堂,恳请皇上允准奴才辞去镶红旗蒙古统领一职。”
听的这话,满殿王公大臣皆是一楞,这是唱的哪一出?辞职脱罪?有那么容易吗?一众文武大臣立时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,静听贞武如何处理。而下五旗的另四个旗的旗主王公心里却都是一惊,镶红旗是什么意思?将蒙古都统之位拱手相送?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