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1章 防范未然-《大清弊主》
第(2/3)页
“此事已经谴人分赴各地有名的金银矿区联系、聘请。”胤禟从容说道:“最迟在年底,都能聚集到天津。”
胤祯点了点头,道:“也好。聚齐了一块动身,噶罗巴的驻军少了点,民团还需要时间训练,年底正好,也利于海上远航。”
胤禩身为理藩院的尚书,对于宗藩关系自然是格外上心,按老十四这种搞法,不消数年。这理藩院可能就将变成大清最为清闲的部院,略一沉吟,他便继续问道:“十四弟。侵吞藩国可不是什么好名声,而且大清的藩国众多,一个不慎,甚至会引得诸藩国群起而攻之,此事,皇阿玛可会同意?”
“侵吞藩国,自然是要找借口的,岂能出师无名?”胤祯不以为然的道:“皇阿玛那里,更无须担心,嘴边的肥肉。强忍着不吃掉,是一种痛苦的煎熬。”
一听康熙也是这想法,胤禩不由半晌无语,看来,侵吞藩国,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。思忖了半晌,他才道:“此事,朝中一众大臣怕是会极力反对。”
“他们反对有何用?”胤禟不屑的道:“海军远征,他们连一丁点风声都听不到,怕是连反对的机会都没有。”
“能说服他们自然更好。”胤祯含笑道:“说服不了,就只能打了再说。儒家治国乃是上上之选,但在开疆拓土方面,却是有些迂腐,怀柔远仁厚往薄来,只能是在无力征服的情况下,唾手可得的情况下,仍坚持这点,那岂非食古不化?我大清若是也如此迂腐,此时岂不仍在辽东?”
“正是如此,天授弗用,反受其咎,天授弗取,反受其害。”胤禟兴奋的道:“嘴边的肥肉,强忍着不吃,那还不馋出病来?”
胤祯点了点头,却是看向胤禩,沉声说道:“从今日早朝的情形来看,反对旗人进军工作坊的务工的王公勋贵怕是不少,要提防着他们唆使一些较为富足的旗人聚众闹事,九门提督鄂伦岱那里,还需八哥去叮嘱一声,着他加派兵丁在内、外城巡逻,发现旗人有聚众闹事的苗头,快马回报,若因怠慢而失职,八哥也须救他不得。”
胤禩肃然道:“十四弟放心,鄂伦岱不是不知轻重的人,我这就亲往步军统领衙门走一趟。”
胤祯微微颌首,又对胤禟道:“旗人进军工作坊的务工已成定局,九哥要尽快起程赶往天津,旗人抵达天津后,要尽量妥善安排,银子,我通知‘四大恒’,您径去天津的分号支取,五十万两上限,你自斟酌,如今处处等着用钱,九哥切毋铺张,这钱要用在刀口上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