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 朝会(二)-《大清弊主》
第(3/3)页
康熙很快就平复下来,又沉声道:“社稷,公器也,朕身为天子,抚有天下,亦不能出自于私,朝廷名器,例不轻授,非功勋卓著者,朕亦吝授之,皇十四子胤祯为何能三年三晋爵?
你们自已想想,四大恒,农学院,远洋舰队、海关革新、远洋贸易船队、京城改造、工商杂税革新、福建招抚、推广抗旱高产农作物,哪一件不是利国利民、影响深远之举。朕就纳闷了,你们这些身居高位,满腹经纶的国之栋梁,怎么就提不出这样老成谋国的建议?
短短三年时间,皇十四子胤祯为京城改造、赈济北方数省饥民,福建饥民、远洋舰队捐了多少银子,你们算过没有?”
停顿了一下,康熙才接着道:“善赏罚者,百官不敢侵职,群臣不敢失礼,朕统御天下五十载,岂能不明赏罚?有功不赏,何以彰显朝廷之公正,皇十四子胤祯,虽然年少,然于国于民,功勋显著,上为君父分忧,下为黎民谋福,晋封亲王,乃是理所应得,诸臣工可还有异议?”
一众大臣此时都还心惊胆颤抖的跪在地上,谁还敢做仗马之鸣?
赵申乔磕了个头道:“微臣不明案情,不知恂亲王乃是为国铲除巨贪,风闻奏事,罪该万死,祈望皇上降旨责罚。”
康熙望着他淡淡的道:“尔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,风闻奏事乃是尔等职权,然横加阻扰朕封赏,不可不罚,着罚俸半年。”
一听仅仅只罚俸半年,一众王公大臣都是又嫉又妒,这老小子的圣眷也不差啊。
见一场风波就此平息,老三、老八、老九、老十、老十四,方才上前谢恩。
一众大臣望向十四阿哥的眼神可谓是复杂之极,不仅有钱、有兵,而且还有十四党,圣眷之浓,更是无人能比,十四爷的崛起,已经是无人可挡了。
第181章朝会(二)。.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