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重骑与轻骑的区别很明显。 比如,每名轻骑的战马,标配是两到三匹。 而重骑,可能多至三四匹左右。 其次,就是轻骑与重骑的装备不同。 轻骑装备轻便,战马通常不着甲,只披简易的防护装备。 而重骑,人与马都要着甲。 两者所用的武器也不同,轻骑多用长矛、弓弩,重骑多用极具重量的破甲武器,比如锤、鞭、锏与斧钺等。 重量增加,就会加剧马匹的消耗,是以,重骑所乘坐的马匹,通常是全军最优异的战马。 “一千轻骑,由我麾下副千户陈大牛统辖,他擅骑术,每战当先,定能将这支骑兵效果发挥最大。” “两千杂兵营,由我麾下一位叫做李川的参将管辖,他乃斥候出身,晓得该如何善用斥候。” 嬴渊简单分析过后,便开始率军前往都思兔河东游。 途中,经由李川亲自带队勘察,得知阿禄台在此地布下五千重兵,正在日夜运水。 显然,他们并不想在都思兔河的东流一带多停留。 话说回来,这是嬴渊第一次领一万兵去伐敌。 之前都是率几千人,是小打小闹。 可这次不同。 直接统率上万人作战。 一旦有个战略失策,可能会直接导致数百乃是上千人的伤亡。 这不是数字,而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。 嬴渊与诸将商议,争夺水源归属权一役,不能与敌打持久战。 毕竟,敌军主力躲进河套沼泽地带,就是要拖到冬季来临。 倘若在长达几日的时间里,才将水源夺来,那么,敌军很有可能会在这几日,搜集到足够用的饮水。 届时,敌军躲进沼泽的计划就算是成功了。 是以,嬴渊定下一条铁律, “丑话说到前头,此战,将异常惨烈,会死很多人。” “但我军若想将鞑靼赶出阴山,除死战外,别无它法。” “首战即终战,一战,定乾坤!” 说到这里,他深深看向兴武卫诸将,问道: “诸君,能否做到?” 第(3/3)页